\

圣者的智慧叫无分别智,方便说法,可分三种:加行无分别智,根本无分别智,后得无分别智。加行无分别智为地前加行位菩萨所修,根本无分别智和后得无分别智为见道时证得,若以根本无分别智为体,后得无分别智即为其用。无分别智,无的是凡夫的分别,生起来的是圣者的智慧,后得无分别智是有圣者的如实现量分别的,那与我们凡夫意识的分别完全不同,不可以我们凡夫的思维妄测类比,所以无分别智既不是不分别的智,也不是空无一切的智。此二种圣者之智只能证得,凡夫无法思议,所以我们讨论的重点应当是怎样证得二智,那就是要靠地前菩萨所修的加行无分别智,此智是由凡夫智慧到圣者智慧的过渡,是引导凡夫证得空性的智慧。

\

为什么叫做加行无分别智?就是要把我们凡夫的分别心识加力修行成无分别的智慧,这是见道前的冲刺阶段,就像赛跑中撞线前的最后几米,前面的一切积累都是为了这最后的成功,也好像养兵千日用兵一时,今天终于上了战场要动真格,看你平时的训练是否真的能用上一样。首先要明确,这种修行,就是要用我们凡夫的分别来修,就是得用凡夫的意识来修,凡夫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可以用来修行的工具。因为凡夫的本钱也就只有心意识,离了心意识也就没有什么凡夫了。什么叫离凡夫的分别?那可以修无想定,四禅八定只是渐离了寻伺,仍未离微细意识的分别,可达三界之顶的非想非非想定,就是没有粗想而不是没有细想的意思。无想定其实也只是前六识暂时不起,第七第八识照常活动不停。准确地说,第八识叫心,第七识叫意,前六识叫识,真正离开第七染污意,是在证空性登初地的时候,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,才叫做离开了凡夫的第七末那识。与此同时,第六意识转为妙观察智。这叫做“六七因中转,五八果上圆”,第八识和前五识要到成佛的时候才转为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,所以真正要离了心意识,必须到佛地才是。

而这暂时停止前六识活动的无想定却是外道的修法,因为他们认为,凡夫生死轮回的原因是意识的分别,所以错误地认为断掉分别就可以证入涅槃获得解脱。而佛教认为生死轮回的原因是我执,必须断掉我执才能获得解脱,而断掉我执必须靠反复熏习无我的正见,而正见就是正确的分别,所以错误的分别必须靠正确的分别才能对治除断,而不是靠停止一切分别。如果不起分别,人就如同石头朽木一般,根本没有修行的能力了。

凡夫转凡成圣而得见道,要靠闻思修佛法所得的智慧,而闻思修慧全都要靠第六意识来修,必须靠第六意识的无我正见才能对治执我的邪见,因为我执的邪见就是由第六意识执着来的,所以解铃还必需系铃人。什么叫智慧?就是能够正确简择诸法。八识中只有第六意识能够完成这个任务。无想定暂停了第六意识的活动,那就不能修慧了,所以就与佛教除遣我执的修行无关了,也就成了外道的修行了。修成无想定可得生无想天五百大劫的果报,五百大劫中前六识不起,由于不能闻思修佛法,佛把它与地狱、饿鬼、旁生、盲聋喑哑、北俱卢洲、世智辩聪、佛前佛后等并列为“八难”之一,就是所谓长寿天难。这是佛教修行必须避免的陷阱和灾难。

……

所以,要把凡夫的有分别识,训练成圣者的无分别智,需要靠正确的如佛法之理的分别。要通过反复闻思修佛法,把我们因无明所生的我执邪见都舍弃掉,把由凡夫颠倒错误造成的疑惑全解开了,心里没有疑惑和烦恼了,也就用不着再分别了,这才叫做加行无分别智。比如,我们原来都认为有我,现在学习佛法明白了根本无我的道理,把心里的疑惑搞清楚了,不再有丝毫的犹豫和动摇,时时处处在“有我没我”的问题上不用分别就能断定无我,所以根本不必再加分别,这就是达到了加行无分别智的状态。这种无分别,玄奘法师翻译成“喜足”无分别,就是对这个问题你心里明白了,没有疑惑和烦恼了,心里很高兴,很满足,不再受它扰乱了,所以也不用再去分别它了。韩老根据藏文翻译成“持断定”的无分别,就是对这个问题,你得到了一种可以断定的认识,问题解决了,再没有问题了,所以也不用再去分别它了。

所以真正的修行,就是这样用佛法去解决自己的无明造成的疑惑和烦恼,比如世界究竟是无常、苦、染污的,还是常、乐、洁净的?一个个地搞明白了,没有疑惑了,以至最后能够明明白白地认识到,我们凡夫所有的见闻觉知都只不过是一种能分别,所以佛说万法唯识,而所有的所分别又都只不过是颠倒妄想,佛说全是遍计所执,也就是根本不存在的龟毛兔角。当然这不是说我听懂了这个道理就算明白,得是心里真正清楚,彻底明白,明明朗朗,没有疑惑,任何外境不能扰乱,所有诸相不能迷惑,什么议论也不能动摇,这才叫做得了胜解,这才真正是到了不需要再分别的境界,当把这最后的胜解之念也舍弃时,就是根本无分别智现前的时刻了。所以要达到无分别智不能靠不分别,而是要靠正确如理的分别,才能接近和最终证得圣者的无分别智。(信息来源:香港宝莲禅寺)

编辑:明蓝

本文链接:怎样才是无分别智

上一篇:念佛闯过鬼门关

下一篇:怎么样往生(净空法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