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讲解网
心经讲解网
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释净土群疑论 阿弥陀经宗要 净土女居士往生 净土探究
主页/ 佛学问答类编/ 文章正文

净土法门法师:一般说念到三千遍,信心生起来,智慧也现前

导读:净土法门法师:一般说念到三千遍,信心生起来,智慧也现前极乐世界是最难相信的法门,不是一般人讲的。诸佛如来都称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,但是它很容易修,最难信,最容易修,最容易成就。遇到的人真正是大善根、...
净土法门法师:一般说念到三千遍,信心生起来,智慧也现前

极乐世界是最难相信的法门,不是一般人讲的。诸佛如来都称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,但是它很容易修,最难信,最容易修,最容易成就。遇到的人真正是大善根、大福德,就看他能不能相信。他能相信,恭喜他,一生成就;他不能相信,慢慢来。于是我们知道,真正能相信的,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,这一生一接触,他就相信了;过去生中没有深厚的善根,遇到了他怀疑。那怀疑,如果说是读诵经教,可以帮助他断疑生信,经教产生很大的力量。

经教要怎么念?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。真正有这个善根,把这部《无量寿经》念上一千遍,《无量寿经》不长,一千遍不难念,他就相信了。一千遍还不能相信,两千遍、三千遍。一般说念到三千遍,信心生起来,智慧也现前,肯定烦恼轻,智慧长。有信有愿,下面老实念佛,没有一个不往生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去作佛去了,所以这个法门当生成就的佛法,是如来永恒的正法,它没有像法、末法,四个条件具足,我们应该珍惜。

现在还有怀疑,经教上下功夫。经教不要搞别的,别的太多了,太杂、太乱,你会愈搞愈胡涂,愈搞疑心愈重。应该怎么样?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一部黄念祖居士的批注,就在这一上下功夫。经念三千遍,批注从头到尾先看三十遍,这是我的标准,看三十遍。三十遍还不开悟,看一百遍,为什么?心定下来了。心只要定下来,就有开悟的可能,你会相信。念东西遍数多,遍数多的好处是什么?是清净心、平等心现前。换句话说,这是知识分子修禅定的方法,读书遍数多不是别的,是修定。你能好好的念下去,没有念错字,没有念漏掉,每一念都是恭敬心、真诚心,这是修定。

修定的方法太多,没有边际,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,每一个法门都是修定。知识分子用读诵的方法修定最好,因为他有读书的习惯。那读诵的目的在哪里?在开智慧,就是开悟。一定要读到开悟,不开悟千万不要放下,因为你已经达到成熟的那个阶段,放下太可惜了。你的功夫再加上去,就会大彻大悟。悟有小悟、有大悟、有彻悟,所以读诵会愈读愈有味道。为什么?天天有小悟,就有收获。我今天对经典的体会契入比昨天高、比前天好,就产生法喜,法喜充满。

修行人有一类善根深厚者,那就是老实、听话、真干。真正老实、听话的人,真肯干的人,这个人决定一生成就,遇到这样的人千万不要放弃,一定要帮助他。为什么?帮助他在这一生作佛,这个功德大了,决定不能轻慢。你看谛闲老和尚帮助锅漏匠,锅漏匠有什么本事?老实、听话、真干

。他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一直念下去,念累了休息,休息好了接着念,不分昼夜。他念了三年,预知时至,自在往生。他往生是站着往生,当时交通非常不方便,完全靠走路,他在小庙里往生了。乡下的同修知道了,到观宗寺去送信,一个往返三天,谛闲老和尚来替他办后事,他在那里站了三天。人死了站在那里,还站三天,稀有。站着往生的我听得很多,往生站三天的只有他一个,没听说第二个。

所以有这样条件的人,那是善根最深厚的人。如果他再有真诚、恭敬这种心态、这种态度,劝他一门深入经典,他将来会在经典上开悟,做为讲经说法的大师,看人从这些地方看。我们有没有成就无所谓,他的成就就是我们的成就,没有嫉妒障碍,只有全心全力帮助他、成全他,这就对了。我们要为整个佛法想,要为佛法有人承传,发扬光大,世世代代弘扬不绝,我们跟诸佛的愿就同一个愿,跟所有宗教众神的愿也是同一个愿,自自然然得到加持。

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的活生生的好榜样,他没有念过书,没有读过一部经,没有听过一次经,但是他全做到了,经上所讲的理、所讲的事、所讲的方法,他全在生活当中落实了。为什么?他什么都知道,他不是不知道,他什么都能讲,他不是不能讲。他是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教化众生,我们讲用身教,用行动来教,用我日常生活来教,让我每天劳作工作来教,收的效果一样。而且让看到的人、听到的人更深刻、更佩服、更敬仰。

我们往后使命很重,大乘佛法能不能传下去,就在这一代。中国传统文化这么好,能不能再兴旺起来?也在这一代。这一代人所负的使命太大了,要有使命感,要发大心,把这一桩大事业扛起来,放在肩膀上。不能希望别人,希望别人你会失望,一定要自己干。自己干会有响应的。像老和尚一样,声名一出去,多少人感动,多少人起来效法,向他学习,这就普度众生。如果我们有个小僧团,不用多大,释迦牟尼佛开悟之后,在鹿野苑的僧团五个人,连他自己六个人,就把佛教兴起来了。这六个人都是以身作则,释迦牟尼佛教的大家都做到。人规规矩矩、老老实实,和睦可亲,无论什么人接触你都尊重你,都喜欢你,这教就能发扬光大。

摘自《2014净土大经科注》第六十三集

2014年6月15日 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