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讲解网
心经讲解网
单独中的洞见 哲理故事300篇 谈佛说禅悟人生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
主页/ 金玉良言/ 文章正文

人修道、治学、做人,需要战战兢兢的严谨,也需要洒脱自在的怡然

导读:人修道、治学、做人,需要战战兢兢的严谨,也需要洒脱自在的怡然人修道、治学、做人,不仅需要战战兢兢的严谨,同时也需要洒脱自在的怡然,对此,老子也有几个诗意的比喻,“涣兮若冰之将释”,“敦兮其若朴”,...
人修道、治学、做人,需要战战兢兢的严谨,也需要洒脱自在的怡然

人修道、治学、做人,不仅需要战战兢兢的严谨,同时也需要洒脱自在的怡然,对此,老子也有几个诗意的比喻,“涣兮若冰之将释”,“敦兮其若朴”,“旷兮其若谷”。

春暖花开,冰消雪融,普润大地,一如圣人胸襟气度的潇洒与自得。不但如此,一个修道人的言行、一举一动,还应该厚道老实、朴实不夸,仿佛一块璞玉,状如顽石,内在晶莹剔透,又如一方原木,表面其貌不扬,实则上等沉香。

“旷兮其若谷”,则是比喻思想的豁达、空灵。修道有成的人,脑子清明空灵,如同空洞的山谷,回音萦绕。只有心境永远保持在空灵之中,才是真正的七窍玲珑。南怀瑾先生点拨说,心境不空之人,便是庄子口中“蓬茅塞心”之人。人心不应被蓬茅堵住,而应海阔天空,空旷得纤尘不染。道家讲“清虚”,佛家讲空,空到极点,清虚到极点,智慧自然高远,正所谓“打破冥顽须悟空”。

唐朝江州刺史李渤,问明道禅师:“佛经上所说的‘须弥藏芥子,芥子纳须弥’未免失之玄奇了,小小的芥子,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?有悖常识,是在骗人吧?”明道禅师闻言而笑,问道:“人家说你‘读书破万卷’,可有这回事?”

“当然!我岂止读书万卷?”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。

“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?”

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:“都在这里了!”

明道禅师道:“奇怪,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个椰子那么大,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?莫非你也骗人吗?”

李渤听后,当下恍然大悟。

只拘泥于一种形式之中,只会让心灵关闭、固执己见、自以为是;开通心窍,才能融会贯通。明道禅师的偈语,也是说明了这个问题。

一位学僧打算辞别禅师,周游四方,禅师问:“四面是山,你往哪儿去?”僧人无法应对,禅师笑了笑:“竹密岂妨流水过,山高哪阻野云飞?”学僧明了,方觉自己修为不够,决定继续留在禅师身边参禅。

所谓真人不露相,悟道之人皆大智若愚,和光同尘,表面普通,内在光华,“浑兮其若浊”,看似浑浑噩噩,什么都不懂,其实一切了然于心。因为真正悟道之士,不用刻意表示自己的修为,不会装模作样、故作姿态。以平凡混浊之态藏其智是修道的一个重要阶段,依老子的看法,一个修道有成的人,是难以用语言文字去界定的,勉强形容,只好以山谷、璞玉、释冰等意象来描述了

佛经中有六如,可比人之心境,一如深溪虎,一如大海龙,一如高柳蝉,一如巫峡猿,一如兰亭鹤,一如潇湘雁,如此才能体会空谷回声、冰消雪融、璞玉沉香之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