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讲解网
心经讲解网
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
主页/ 入门知识/ 文章正文

宏圆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讲记第7讲

导读:宏圆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讲记第7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来学习《大方广佛华严经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》。好,大家看经文: 复次善男子,言请转法轮者。 这是第六...
宏圆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讲记第7讲


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

阿弥陀佛

我们继续来学习《大方广佛华严经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》。好,大家看经文:

复次善男子,言请转法轮者。

这是第六行愿请转法轮,就是劝请诸佛说法。法包括教、理、行、果,《心地观经》中说:“声名句文,名为教法,有无诸法,名为理法,戒定慧行,名为行法,无为妙果,名为果法。”这是法;轮是因比喻而得名,是以转轮圣王的轮宝为比喻,来比喻佛法。《大智度论》中说:“佛转法轮,如转轮圣王转轮宝,手转宝轮,空中无碍,佛转法轮,一切世间,天及人中,无碍无遮,遇佛法轮,一切邪见,疑悔 灾害,悉皆消灭。”

《华严疏钞》中讲轮的含义有大小乘之别,我们先依小乘五种含义来讲。第一是速疾义,转轮圣王的轮宝能飞快的旋转不停,以此来比喻佛说法能令众生生起圣智、快速的得到解脱。我们如果能够以佛法的圣义来修行,当下解脱。第二是取舍义,转轮圣王的轮宝轮转于四大部洲,能舍东洲到南洲,从南洲到西洲;这是比喻说法能令众生舍苦谛而取灭谛,舍集谛而取道谛等。第三是降伏义,转轮圣王手持轮宝所向无敌、制伏四方;佛说法也是这样,能让众生降伏心中无量的烦恼。第四是镇摄义,转轮圣王威震天下,令境内一切劫贼不敢扰乱;佛说法也是这样,不但能让众生断尽分别烦恼,还能镇摄邪魔外道,使邪魔外道远离。第五是回转义,转轮圣王的轮宝,能够不停的上下回转,飞行自在;佛宣说妙法也是这样,能让众生断除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、从下往上三界的烦恼,证无为之理,这是小乘轮的五种含义。

我们再依大乘来讲轮有四义。第一是圆满义,轮宝具足轮毂,轮辐、辐轮还有轮框,具其圆满;比喻佛所说的法义圆满。第二是摧坏义,轮所过之处,路上的一切瓦砾沙石都被碾碎;众生心中的烦恼,是修学佛道最大的障碍,就像路上的瓦砾沙石一样,佛所说的正法,能将众生心中的烦恼全部消除。第三是镇止义,轮能镇压阻止外物,比喻依佛法修行,即相见道,更作观行,由观行力,能够镇伏烦恼。第四是前进不定义,轮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,它是不定前进的;比喻我们修学从见道进入修道,从修道转入无学,自证之后生起慈悲、度化众生、共趣菩提。因为佛法具有以上的含义,所以称为法轮。这是所转,法轮自己不能移动,需要人去推动,法轮是所转。能转之人,就是由过去佛辗转传授到现在佛,以名句文演说,使人闻之而生信解,依解修行而能证果,再以证得之法广为人说,使未知未悟者,闻而信解修行,这样辗转传授,像车轮一样辗转移动不停。使未知的人信解,未证的人得证,这个就是转法轮。

好,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:

所有尽法界虚空界,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,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,极微尘数广大佛刹,一一刹中,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,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,一切菩萨海会围绕。

这段经文是说明所劝请之境,先讲的是处所广大周遍,然后再举出所劝请之人。我们先来看处所,处所中有两重无尽,第一重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无尽,第二重是无尽的微尘中,每一个极微尘中,又有无尽的广大佛刹,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,极微尘数广大佛刹。这里具有两种无碍,一个是极微尘中含有无量佛刹,这是一多无碍;极微小的微尘中含有广大的佛刹,这是大小无碍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是因为以性融相,一切相都是同一法性,既然一和多是同一法性,大和小是同一法性,那么一和多、大和小就可以互入。

这个大家不太好理解,我来给大家打一个比喻,就像帝释天宫殿的宝网,帝释天宫殿的宝网上有无量的宝珠,大家可以随着师父讲的,大家好好的细心思量一下。宝网上有无量的宝珠,每一个宝珠,都能映现出自他一切宝珠的影像出来。这一个宝珠,可以映现出其他的宝珠的影像,这一个珠子里面映现出这无量的宝珠,都在这一个宝珠的里面映现出来。而这里面映现的所有无量的宝珠的影像,又能映现出其他宝珠的影像。这样重重不尽,一个珠子容纳所有的珠子,所有的珠子容纳一切的珠子,而且这每一个珠子映现无量的宝珠。这个它里面会有镜像的,镜像里的宝珠,这个宝珠的影像里面,又有无量宝珠的影像,互融互摄,互相映现出来一切宝珠的影像。这样一和多,相即相入,重重映现,重重无尽,就是这样,大家体会一下。

所劝请之人有果人和因人,经文里讲,一切诸佛是果人,一切菩萨是因人。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,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,一切菩萨海会围绕,一念,尚且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诸佛成等正觉,一切菩萨围绕,那何况尽未来际念念都有,可见所请之境广大无边。由所请之境广大无边,可以显出普贤行愿请转法轮的愿心,也是无有边际广大无边的,而且是广大长久。

而我悉以身口意业,种种方便,殷勤劝请转妙法轮。

劝请诸佛说法,这里说要有清净身口意业,清净的身口意三业来劝请转妙法轮。内心恭敬殷勤是意业清净,作礼围绕长跪合掌是身业清净,口说偈颂、称扬赞叹是口业清净。能劝请之人,应以身口意三业清净,运用种种方便殷勤劝请,转妙法轮。

当年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,在多演林中独坐一处,入甚深禅定,观察世间,心中思惟:“我所证悟的微妙之法最极寂静、难见难悟,绝不是用分别思量所能了知、所能了解的、所能明白的,唯有诸佛才能证知,唯佛与佛方能证知的。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的,凡人是不可能理解到的。如果我为众生演说此法,他们全都不能了知,唐捐其功 无所利益,所以我应默然而住。”世尊就要默然、入般涅槃。世尊又作念:“过去诸佛,常在梵王劝请,方转法轮。”于是世尊眉间白毫放大光明,遍照三千大千世界。此时,娑婆世界主螺髻梵王见到光明,承佛威神,马上明白佛为何默然,也就是说,明白佛的心意。他对大众说:“世间众生善法损减,恶法增长,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默然而住,不转法轮,我们应当去劝请如来。”于是大梵天王率领六十八拘胝梵众来到佛前,顶礼佛足,右绕三匝,站在一边。对佛请求说:“世尊,现在众生善法损减,是何缘故呢?是因为如来为一切众生,而求无上正等正觉,但是现在成佛,默然而住,不转法轮。善哉世尊,善哉善逝,愿您为众生起哀愍心而转法轮,应当会有很多的众生,能因此悟入甚深之法。”这是大梵天王首次来请佛来转法轮。世尊听了以后还是默然而住,还是在那里入定。梵王与诸天众以天栴檀末香,以及沉水香末供养佛后,供养佛以后就隐没不现了。

大梵天王回去以后,到释提桓因的住所对释提桓因说:“世间众生处在生死黑暗丛林,善法损减恶法增长,这是因为如来弃之不转法轮。”也就是说,我们没有因缘听闻佛法,众生善根不够;没有因缘听闻佛法,所以才是恶法增长善法损减,我们应当去劝请如来转大法轮。因为诸佛如来若不劝请,皆悉默然,所以为了让世间众生敬重佛法,我们应该去请佛转大法轮。于是大梵天王和释提桓因以及四天王、三十三天、夜摩天、兜率陀天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、梵众天、梵辅天、光音天、广果天、遍净天、净居天、乃至色究竟天,在深夜里,虽说是深夜,但是光明照耀,他们来到多演林,顶礼佛足,右绕三匝,站到一边。这时候释提桓因以偈颂来劝请如来转法轮:“世尊降伏诸魔怨,其心清净如满月,愿为众生从定起,以智慧光照世间。”释提桓因说完偈颂以后,释迦牟尼佛还是默然。大梵天王就对释提桓因说了,你不该这样来劝请,意思诚心还不够。大梵天王接着就从座而起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,向佛以偈颂曰来劝请佛:“如来今已降魔怨,智慧光明照一切,世间根熟有堪度,惟愿世尊从定起。”就是释迦牟尼佛已经成等正觉,智慧光明可以普照普利一切的众生,世间的众生现在根机已经成熟了,能度所度根机成熟了,惟愿世尊来为我们转大法轮。世尊仍然没有答应,但是他对梵王说了两个偈颂:“我证逆流道,甚深难可见,盲者莫能睹,故默而不说,世间诸众生,著彼五尘境,不能解我法,是故今默然。”第一个偈颂就是说,我已经证得逆生死道,而且甚深难见,究竟圆满,但是众生因为著世间法,犹如盲者看不到这种光明,不肯深信佛法,所以我默而不说。也就是我,说了大家也不肯听,也不能接受。“世间诸众生,著彼五尘境,不能解我法,是故今默然。”因为世间的众生,他们只执著于世间法、执著于五尘、执著于欲望,这个出世间法这个大法,他们是不肯承受的、是不肯担当的,所以我不如默然。

我们想想世尊当年的这种状况,真的就是我们现在这样的,我们现在学佛的,昨天还给大家稍微做了这个方面的开示。想想我们现在学佛的,能够到寺院里来的信众确实不少,我们在南方的城市,在平原地区还是比较少一些的,在南方的这种非常有灵气的地方,我们看这个学佛的众生是非常多的。但是他们学佛不是学的逆流道,而是随顺世间的五欲六尘。初一、十五也来拜佛,拜佛的目的是世间法,是有所求,而不是为了放下、为了求圆满菩提。我们居士每天念经,只是学的都是自己的所求,念经都是为了自己、达到自己的目的。即使一些想学佛的、想求佛法的光明的,但是知见不对,总是依文解义,错悟如来的真实义。每天都是我读了多少经,读经多的生起贡高我慢,稍微了解一点经义的更加的贡高我慢,而不是依照经教来修行、来看到众生的心性、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平等心和慈悲心,而是读的经越多越是增长我慢,都是依佛法来修世间法。我们说佛法在世间,但是不要忘了,不离世间觉。佛法是要入世,必须要入世,但是我们的入世是为了觉悟,决定不是和世间法混为一体。出世间法最后入了世以后,和世间法混为一体,不对的。我们是在世间法、在种种的事相当中去觉悟;在种种的事相当中,体悟心佛众生的平等,发起慈悲心来修出世间法,我们应该是这么来修行。

好,我们再回到经文当中来。梵王帝释以及诸天众听了世尊说的偈子,心里无比忧愁,都隐没不现了。后来梵王观到摩伽陀国有很多外道,对于地水火风空横生分别,这些外道虽然也是修行,但是他们修行分别、把邪见当作正道,不过这些外道当中还有一些可度之人。于是梵王又来到佛前,头面礼足,围绕三匝,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,以偈颂劝请世尊:“摩伽陀国,多诸异道,因邪见故,种种筹量,惟愿牟尼,为开甘露,最清净法,令其得闻。”此时世尊,观见一切众生有上中下三种根机,有邪定聚、正定聚、不定聚,就像水中的草,有的未出水、有的与水面齐、有的已经出水。对于邪定聚的众生,世尊说法或者不说法,这些邪定聚的众生毕竟不知。因为邪定聚他们不知出离、不知正法,这些一类的众生称为邪定聚,所以世尊说法或者不说法,这些邪定聚的众生毕竟不知出离。对于正定聚的众生,这些正定聚是指这些大菩萨们,他们必不颠倒,世尊说法不说法他们都能了知。对于不定聚的众生,这个是关键,而且不定聚的众生占的比例特别大,我们现在也是这样,不定聚的众生占的比例特别大。这些众生有善根,想发善心、想发慈悲心、想修道,但是因为遇缘不同,他遇到障碍、遇到恶缘他就会退,遇到胜缘,他的心就会更加的猛利。就像《地藏经》中讲的性识无定,都是随因缘,都是由因缘来决定。这些不定聚的众生,如果遇到佛转法轮,他们遇到这种大的因缘,就能生起大慈悲心来。所以世尊说道:“我本欲为此等众生,转于法轮,故出于世。”这就揭开了谜底了。然后以偈颂告诉梵王:“我今为汝请,当雨于甘露,一切诸世间,天人龙神等,若有净信者,听受如是法。”大梵天王听了之后肯定欢喜踊跃,因为众生有救了。顶礼佛足,绕无数匝,这也是法喜,绕无数匝。地神当时也知道了这个好消息,将如来受梵王劝请转法轮的消息告诉了虚空神,在一瞬间,经虚空神辗转相传到了色究竟天。就这样,世尊首先来到鹿野苑初转法轮,我们说度五比丘。

世尊初转法轮,为憍陈如等五比丘先说四谛法。这四谛法,虽然是对五比丘等小乘根性而说,但是其理通于大小乘一切佛法,也就是说,四谛通大小乘。苦集灭道四谛,这个四谛通藏通别圆。虽然这是四教共谈,但是又有原则性的不同。所谓生灭四谛、无生四谛、无量四谛和无作四谛,这个四谛就是藏通别圆所摄的。分别是藏通别圆所摄,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讲。

藏教所明的是生灭四谛。藏教就是小乘教法,小乘教叫藏教,大家不要误认为是藏传佛教,这里的化教四仪这个藏教是小乘教法。藏教所明的生灭四谛,苦谛是指三界二十五有,逼恼众生的身心;集谛是指六道众生受苦,是由于贪嗔痴的烦恼驱动,造作恶业所积聚的;道谛是指以戒定慧三学,对治贪嗔痴的烦恼;灭谛是指灭尽三界烦恼,证得偏空法性。这以上的苦集灭道四谛都是有为之法,苦谛和集谛生,则道谛和灭谛灭;道谛和灭谛生,则苦谛和集谛灭,所以叫做生灭二谛,这是藏教的生灭四谛。

学了藏教的生灭四谛,就可以了知烦恼不可以不断、生死不可以不出、道品不可以不修、涅槃不可以不证。不论什么人都有离苦得乐的愿望,要想离苦得乐,必须要先认清什么是苦、什么是乐。世尊讲的四谛法门明白的告诉我们,三界二十五有是苦,烦恼是苦因,修道可以灭苦,证得了寂静涅槃才是真正的安乐。世尊在说华严之后十二年中所说的阿含等经都属于藏教所摄,这是藏教的四谛。

我们再来看通教所明的四谛,叫无生四谛。无生四谛的苦谛,是说明三界二十五有、依正二报,如幻如化,不是实有,当体即空。既然是空,当然就不能逼恼身心。明白了它是如幻如化的,那就不能逼恼身心了。通教的集谛,是说明见思二惑所造善恶诸业,都是因缘所生,因缘所生法,没有自性没有自体。它的全体都是因缘所生,因为自体都是空,既然全体是空,那么空与空也就无所谓积聚了。都是空,空和空还有什么积聚?生死是苦,烦恼是集,既然所对的苦和集本无自性,当体即空,那么能对治的道谛也本来是空。生死烦恼本来是空,这个空就是无生,既然无有生,那么哪还有灭呢!这就是无生四谛说明的道理。

这里我们必须要说明,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,无生四谛所明的空,指的是性空,是为了帮助众生破除见惑思惑,见真谛理。千万不要把这个空理解为无因无果、无有一切法。如果你执著没有因缘所生的一切法,那就是外道所执著的断灭空。也就是说,这里所说的空,一切的现象都是因缘所生,因缘所和合而成的,它没有一个本体的存在,相有性空。如果我们要是认为頑空,那我们就会著外道的断灭空、頑空,那这个就是入邪道了。会使人永远堕落在三恶道中,得不到佛法的利益。这是通教所明的四谛,佛在说阿含经之后,通教讲了八年,所说的有《维摩经》《金光明经》等方等经,这都是属于通教所摄。

第三是别教所明的无量四谛。众生之苦,苦集嘛,苦集灭道,众生之苦无量,众生的烦恼无量,菩萨所对治的法门也无量,六度万行,菩萨对治的法门也无量,这是道法嘛。法门既然无量,由法门所趣入的指归也无量,所以说灭有无量相,诸波罗蜜不同,这是属于别教所摄,就是般若部。佛用了二十二年所说般若部。

第四是圆教所明的无作四谛:苦集灭道即是实相。实相之理非造作而后有。非造作而后有就是什么?本具的佛性。我们众生本具佛性,所谓天然之性德,所以称为无作四谛。

圆教的苦谛,是观五阴、十二入、十八界等烦恼皆是真如,实无苦相可舍。怎么理解呢?就是一切的相是由性所现的,见相即见性。舍相了以后,那性在何处?所以见相即见性。所以它的这个圆教的苦谛,实无苦相可舍,就是我们说的众生即佛、烦恼即菩提。无烦恼怎么见菩提?所以烦恼即菩提,众生即佛,所以由烦恼就能见菩提的性德,以这些苦相即可以见到性德。集谛是观一切众生惑业,性体本自清净,实无招集生死相可断。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没有生死相可断,众生本来是佛,本自清净,这是集谛。道谛是观诸法皆是中道,离二边邪见,无烦恼惑可断,实无菩提道可修,就是不二法门。不二法门,佛法的中道也不是中间的中,也没有一,所以说也不能说一,最后说不二法门,离二边邪见。灭谛就是观生死涅槃,体本无二。实无生死苦可断,也无涅槃寂灭可证,不住生死不住涅槃,这是圆教的无作四谛。

佛在说二十二年般若后,在最后的八年中所说法华涅槃诸经,这属于圆教所摄。圆教佛讲了八年时间。世尊在鹿野苑初转生灭四谛法轮后,又转无生四谛轮,接着是无量四谛轮,最后转无作四谛轮。其实世尊不只是在示现的八十年中恒转法轮,同时还分身无数,分身百千万亿,在十方世界做道场,成等正觉转大法轮。所以《华严经》中说:“毗卢遮那佛,愿力周沙界,一切国土中,恒转无上轮。”分身无数,到十方世界做道场。

大家可能心里会想,佛出现于世的本怀就是为了说法度众生,为什么还要梵王几次的启请才转法轮呢?这是因为世间的凡夫难以理解佛法,如果佛不请自说,没有人听得懂,不但不会生信而且反而会谤佛,造作恶业,所以佛要等机缘成熟才能说法,这样众生才会生起难遭遇想,继而对佛法生起恭敬之心,用功办道。

就像我多次讲,众生机缘不成熟,不要盲目的把佛法强灌于人,不要绑架,拿着佛法去绑架别人,这样众生不但不会信佛,而且还会造业。因为佛法是出世间的理,众生的机缘不成熟他是不能相信的。不是他没有根机,而是有根机也要等因缘。出世间的法,不是这些沉溺于世间的五欲六尘的人他肯接受的。我们都深有这种体会的,佛法讲的是让我们放下,放下五欲六尘,放下这种享受,吃适当的苦,用智慧锻炼我们的出离心。你让大众们、你让根机没有成熟的众生去放下安逸的生活,放下他的大房子,到寺院里面来不开空调不开风扇,蚊香也不能点,还要任由蚊子吃喝,你让他们这么做,他们会说难听话的,会谤佛的。所以必须要等到他们的机缘成熟的时候,他们认识到这个重要性,他们认识到真理对他们的利益、他们的受用,他们才肯去做、肯去耐心地听。还有,你随随便便的就把大法、把好东西告诉他了,他也不肯珍惜。我们都有这种感觉,得来容易,再好的东西,一段时间我们也会弃之不顾了。

为什么说我们现在对经书都不够珍惜?就是因为现在经书的泛滥,大家没有智慧去修功德。一听说印《地藏经》功德很大,都成千上万地印,造成了《地藏经》的浪费。我们寺院每天都要回收这些破损的经书、还有破损的佛像。没有办法,让我们的居士师傅们专门盖了一个佛堂,这叫佛堂,专门放这些废弃的经书和废弃的佛像。有的人供佛,现在任哪里都是佛具店,几百块钱请了供养到家里,感觉到对自己没有利益了,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了,就往路边一扔。我们的师父们或者居士们看到了,赶紧都请到寺院里面来,现在也堆积的太多,也为了让大家生起恭敬心来,师父让我们的工人师傅们盖了一个佛堂,专门来供奉这些废弃的经书和佛像。能修补的我们尽量修补,不能修补的我们安置在佛堂里面,把它密封好,有人天天专门去上上香,这样我们对佛法、对佛菩萨生起恭敬心来。

今天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?就是因为大家没有智慧,只是为了自己去修福报、去修功德,得来的太容易,所以就会随之任之的放弃。

所以佛非常的有智慧的,智慧圆满,要让众生生起难遭难遇之想,看看你们会不会生起恭敬心来,这是第一个;另外,佛不请自说会遭外道的诽谤。外道都是执著自己的法,无论有人请或者无人请都会为人说,如果佛不请自说,外道难免会讥讽佛,讥讽佛偏爱自己的法门,想让人们都来拥护。

记得在讲《弥陀经》的时候,我们就讲过马祖道一的公案,吕纯阳他已经得到我们所谓的佛教的开悟,但是他不是我们这种佛教的这种大悟。他到马祖道一的道场,在门外听马祖道一讲法,心里不太佩服,他就和马祖道一辩法,最后马祖道一几句话,这个吕纯阳就败下阵来,最后恭恭敬敬的顶礼马祖道一,听马祖道一把经讲完。最后他深感大解,他要拜马祖道一为师,马祖道一就对他说了,你在道教里度化众生比在佛教里度化众生,所度化的众生数量更大。也就是说,你心可以是菩提心,外相道士的身的、道长的身的。

所以一切的祖师大德们、佛对于诸法不著不爱,都是为了悲悯众生,不是执著佛法、执著自己的法门。我们佛法里面法门和法门之间互相不和、互相的争辩、自以为是,而忘了我们的究竟目的是为了悲悯度生、度化众生,不是执著各自的法门的。法门是帮助我们了脱的,不是我们执著的。佛讲的法,法法皆为第一,都是度化众生的。我们找一门适合我们自己的佛法,但是也决定不能诽谤其他的法门。只不过就是因为众生的因缘不同、根机不同,选择自己所修学的法门,这样就对了。所以佛对于法不著不爱,都是为了悲悯众生,有请佛讲法者,佛便说,所以佛不会无请而转法轮。不是我们现在用着佛法来做网红,为了佛法而显示自己,这样我们一定要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

。我们讲经说法、转法轮,一定是为了利益众生,而不是为了去做明星、去做红人,这样有悖于佛的良苦用心。

再有,请佛转法轮能令众生修福。劝请佛转法轮的人,如同菩萨一样生起悲悯众生的心,希望众生能够得到安乐。虽然众生还未得到,但是有这样利益众生的念就已经成就了大福德。就像我们看的公案,给孤独长者发心建祇园精舍,当时精舍还没建好,正在筹建中,天空中就出现了长者的宫殿了。所以我们请转法轮,众生虽然还没有得到利益,但是我们这个心已经生起来了,就已经成就了大福德了。

《宝积经》中还说,因为天人大多都归依梵王,认为自己都是梵王所化生,梵王是世界上最尊贵的,除了梵王没有人能造世界的,所以佛以神力让梵王前来请佛说法,这样众生看到梵王都归依了佛,那大家就要更加敬仰佛了。由此可知,请转法轮对于佛法的弘扬是非常重要的。还有,我们请转法轮,我们学佛,所以一定要为社会做个表率,身教胜于言教,不要口口声声的说,我是学佛的我是吃素的,最后自己真的是吃素的。这个吃素就是不好好学佛,对社会没有作用,你是吃素的。

不但佛住世时我们要请转法轮,就是佛灭度后,如果有能代佛讲经的法师,我们大家也要请转法轮。为什么?大家一定要明白,如来正法是世间明灯,有如来正法的地方就是光明所在,犹如塔寺。就像我们这个地方讲经,光明智慧之灯就在这里出现,这个地方就是光明遍照。同样别的地方有讲经说法、有正法的存在,那个地方也是光明所在之处。世间众生在这正法光明的指引下,就可以走上解脱的大道,割断烦恼了脱生死。所以请转法轮,不但能使劝请之人消除以前诽谤佛法的业障、生起慈悲的善根,而且能促进佛法的弘扬,利益众生。我们曾经造了种种的恶业,现在我们只要能让佛法的光明放大,放大光明,那我们的罪业就可以消除了。

在师父刚出家的时候,请法师讲经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,我师父就经常被其他的寺院请去讲经,那个时候大家都以请讲经的法师而为责任。现在最近几年,请法师讲经感觉到是越来越少了,因为现在是经济社会嘛,总怕法师出去讲经,会把这个道场的信众给带走,影响这个法师的名望、影响当地寺院的收入,所以我们还都是用世间有为法来看问题的。你用大的心量去请转法轮,给大家说,反而你的这种智慧、你的这种光明不会比讲经法师少的。所以我们要用佛法、用智慧来看待问题,不能用狭隘的世间法来对待这些现象的。

大家都知道,佛法在我们这个世界已经流传两千五百多年了,还有一种算法是已经三千多年了,之所以佛法能流传到现在,之所以我们今天能闻法修行,就是因为这么长的时间以来,有无数的佛弟子,克服种种的困难,不停地转动法轮。那么作为佛弟子,我们现在以及将来的众生能闻到正法,依照佛的教导去修行,了脱生死,我们就应当负起转法轮的责任,像普贤菩萨那样发大愿、起大行,请转法轮。所以要以最至诚的心,请法师、能说法的人宣讲佛法,让佛法不断的在世间流传,让佛种永远的发扬光大。

好,我们看最后一段经文:

如是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,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,无有穷尽,念念相续 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 无有疲厌,

这是总结请转法轮无有穷尽。普贤菩萨以殊胜愿力,常劝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转正法轮,所请之佛无尽,能请之心也无尽,念念相续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无有疲厌。

好,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