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讲解网
心经讲解网
放生杀生现报录 破戒果报故事 因果故事 五福的意义 种善因得善果
主页/ 其他因果故事/ 文章正文

全片126分钟,一镜到底!终于有中国电影人把长镜头玩出新高度!

导读:全片126分钟,一镜到底!终于有中国电影人把长镜头玩出新高度!目前100000+人已关注加入我们一镜到底,全片无NG,无剪辑,作为电影演员,我听说过,没经历过。...
全片126分钟,一镜到底!终于有中国电影人把长镜头玩出新高度!

目前100000+人已关注加入我们

一镜到底,全片无NG,无剪辑,作为电影演员,我听说过,没经历过。

这样的电影长镜头,对导演的把控力、演员的功力、摄影师的能力等等,要求极其苛刻,国内敢于吃这种螃蟹的人不多。国外倒是有一些电影先驱,做过类似的尝试。

早期比较有名的莫属《帝国大厦》了。一台机器架好了,对准帝国大厦,从早上八点,一直拍到下午两点,全片长达485分钟。没有人物,没有故事情节,看了海报,就跟看了全片差不多。我不知道这样的一镜到底意义何在?

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拍摄《夺魂索》,也尝试过一镜到底。大师就是大师,那是1948年,就有这样的意识和技术,实在令人敬佩。不过限于当时的摄影条件,一卷胶片只能拍十分钟左右,所以这部电影事实上是由十个镜头组合而成的,严格来说,不能算是完全一镜到底的电影。

从艺术水准上来说,一镜到底玩得最优秀的,应该算是《俄罗斯方舟》了吧!摄影师扛着八十磅的摄影机,穿梭于圣彼得堡的博物馆,跑了九十多分钟,游遍三十多个展厅,全程用了几千名演员,时间的长度和场面的复杂性,都创造了电影历史。

这一次,接到电影《阿鼻》的邀请,听说是一镜到底的拍摄,我又兴奋,又惶恐!兴奋的是,我有幸挑战一个从未有过的电影体验。(十分感谢葛导的推荐,也感谢徐导最初的信任,把这样一个有份量的角色交到我手上,让我有机会又一次尝试了突破自己。)惶恐有之,担心自己驾驭不了这样的角色,给影片减分!

人生处处是机会,机会摆在面前时,就看你是不是能够抓得住。

通读了本子以后,我火速赶到南京,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先进了组。看完拍摄场地,场景氛围给我打了一针镇定剂。——当天,组里我们几个演员都做了恶梦,这给塑造人物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依据。

时间紧任务重,不断的找方法赶进度,全组上下拧成一股绳,当然我们演员的任务就是把台词捋顺,以最快的状态进入到角色当中。

但台词量实在是太大了,三十页的剧本,听起来似乎不算什么,但我们要做的是“一镜到底”,这就对我们的台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,两个小时,一个镜头,全程不NG,难度可想而知。

懂行的人都知道,这个难度的完成系数在世界电影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,真正一镜到底的好作品更是凤毛麟角。

拍电影的这么多,但做一镜到底的电影拍摄难度太大,所以敢触碰的电影人还是少之又少。难点很多,演员的表演,摄像师长时间的走位控制,追焦跟焦,灯光的设置,道具的转场,后期的实现,特别是各部门之间无缝配合更是难上加难,等等等等,既然决定要做,就得克服这些难点。

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没有哪个部门是容易的,一步走错,满盘皆输!

徐勇导演很有想法,敢于尝试,这种吃螃蟹的狠劲和拼劲令人钦佩。既然有幸加入到这样一个剧组参与创作,就要全力以赴!

刚开始,徐导为了引导我们演员加快进入角色,反复排练前五页,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。撇开表演水平先不谈,其中重要的一点,我们的台词还不熟,配合起来相当吃力。场地有时间限制,各个部门都在抢时间,而进度很慢,压力随之扑面而来。

第三天,导演找我谈话,觉得我不太适合。他主观上,一是认为我的声音年龄感不够。再一个是认为我还没有抓到人物的特点,话里话外都表示有意随时要换掉我。但又不忍心,认为我前几天很努力的在排练,如果换掉,辛苦有点白费。而且客观条件上,再换另一个演员来,时间上就更加紧。

徐导很坦诚,我们都一样,都很感性,都是为了出一部好的作品,此番话说得我一度哽咽。在现场,那种氛围里,很难抑制住情绪。我看到徐导推心置腹,承担这么大压力,我心里不是滋味儿,就跟他开诚布公,如果坚持用我,我一定拼尽全力跟你赌一把;如果不用,我无怨无悔,打包走人,一分钱不拿。

沟通了许久,徐导决定还是一起拼一把!

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只能上紧发条卯足了劲,我们创作氛围看似轻松,但冷空气随时可能凝结住,心揪着,时刻像被空中有团黑影给盯上了,挣脱不开。

接下来的日子,就是不断的熟悉剧本,反复的排练,初定计划似乎一次次被打散,一次次又重修。出问题随时推敲磨合,但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,而我们排练效果也差强人意,始终达不到徐导心理的预期目标。

有一天,南京的深夜格外冷,外面刮着风,下着小雨,我们穿着保暖裤,在排练场依旧冻的发抖,排练了一遍,我的状态极差,各种忘词,急得徐导把本子往桌上一撂:“看词去”,说完转到一旁抽烟去了。

紧接的半个小时,我整个人缩成了一团,又冻又困,盯着本子,目光始终愣神的停在某一页上,思想却早已游离了,当时的想法就是,这么困这么冷,怎么记得住词啊!感觉脑子一片空白,记住了后面忘了前面!嗯,一团浆糊。完犊子了,这太难了!这如果是实拍,那真是毁在我手上了。可离实拍的日子就几天了,心里面崩紧的弦似乎随时要断。思想斗争了近一个小时,战战兢兢地又投入到排练中。

排练的煎熬和心酸,不可胜数!

实拍当天,各部门就位!

我心里依然是没底。毕竟,两个小时,一镜到底,所有部门,稍有差池,前功尽弃。一次卡壳,可能就面临重拍。而我们之前的计划是,实拍一条!对,你没听错,要一条过!

工期时间各项指标都不允许我们出错。而我们演员部门各有各压力,导演最担心的就是我们忘词,也想了很多种应急方案。但若真是错的离谱,任谁也无力回天。

在剧组,协同创作,一个人的力量其实很有限,能做的不多。而一镜到底的电影,谁都不敢保证不出错,影响拍摄的因素太多,而我们演员,尽好本份,努力把自己的戏演好,顶住压力,就是对得起自己,不在自己这儿掉链子就是对得起这个团队

实拍第一条开机,我的心已经悬到嗓子眼了。说实在的,导演从喊开始,我都是被剧情推着往后走的,时间一分一秒,我们演员逐渐进入状态,词没有错,情绪节奏控制的也还不错,直到徐导喊卡。

我正要拍手欢呼时,只见导演摇摇头,说了一句:不行,还得来一条。道具出错了,错了很多处,逻辑出错了。

“什么,再来一遍?!我艹!!!”,两个小时,白废。我的天啊,要崩溃了,当时那刻,想死的心都有。但是,这不能怪任何人,因为出了错,就得我们共同承担。没有完成,就是我们团队的失败。

虽然心里这么想,但情绪上还是一时接受不了。要知道,我们演员的情绪已经全部释放出去了。都是奔着一条过的那种状态去拼去演的。而就在以为要成了的时候,突然听到“不成”,想想,如果是你,你怎么看?

我整个人都不好了,休整候场的时候,我们演员围拢在一起,讨论对策,交换意见,真的是很难面对。我告诉大家,我怕我第二条的状态可能还不如第一条,可怎么办?脑子里好像又短路了,前面的词好像忘光了,这又怎么办?

情绪掉到了极点,想法归想法,可徐导作了决定,要再拍一条。那么就得收拾心情,我们彼此相互加油鼓劲,尽最大努力再拼一条。咬咬牙,硬着头皮也得上。

实拍第二条,涉险过关。道具部门零失误,一切OK!

当徐导喊卡,第一个鼓掌时,理论上,我们才知道,我们共同完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真正“一镜到底”的电影《阿鼻》,无比激动。

那一晚,我们共同度过,我们随着镜头的脉搏,感受了拍摄的全过程,紧张刺激,血脉喷张。我们把无限的激情留在了那一晚,无比自豪。无论后期工序是多么的艰难,我们都一起熬过来了,挺过来了。

认识了一群可爱的人,共同完成了一件事,最后无论作品完成度是高是低,是我们一起完成的,在我心里,顶住了前所未有的压力,战胜了自己,这些经历才富有意义。

扪心自问,我已经尽力了。但能力有限,只能说已经尽力了。时间再给我们多一点,一定会做得更好,但没有如果,电影是遗憾的艺术,势必会有遗憾,因为它的不可复制,却又充满了独特的魅力。

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,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,只有不断进取,才能不断超越。

但《阿鼻》这样一部作品,在我眼里,至少在我这儿,应该是很难再遇上,或许在未来的很长的一段日子里,我都会怀念,怀念这其中的不易。

现在,《阿鼻》已经完成了后期的制作。样片已经寄往法国戛纳,准备参赛,无论是否获奖,对我来说,不是那么重要。

更重要的是,那是寄给梦想的。相信,它一定收到了。

感谢《阿鼻》,致敬一起做梦的人们!

00:00

广电总局局长发表重要讲话,指出新时代电视剧创作的风向标!

广电总局:“小大正”是今后广电节目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

如果你知道自己去哪儿,全世界都会为你铺路! ——专访:电影《猎杀》制片人金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