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讲解网
心经讲解网
单独中的洞见 哲理故事300篇 谈佛说禅悟人生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
主页/ 悟性时光/ 文章正文

关于禅宗“开悟”的误区,你都了解吗?

导读:关于禅宗“开悟”的误区,你都了解吗?众所周知,佛就是觉悟的人,学佛,也是为了像佛那样,成为大彻大悟的人。这种了悟真相的状态,在禅宗当中被叫做“开悟”。自达摩祖师一苇渡江而来,禅宗与中华传统文化不断...
关于禅宗“开悟”的误区,你都了解吗?

众所周知,佛就是觉悟的人,学佛,也是为了像佛那样,成为大彻大悟的人。这种了悟真相的状态,在禅宗当中被叫做“开悟”。自达摩祖师一苇渡江而来,禅宗与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交融,成为影响深远的汉传佛教宗派,如今修学禅宗的人数不胜数,但是关于禅宗开悟的误区,你都了解吗?

如果你参加过寺院的“禅七”,印象最深刻的地方,可能是“克期取证”的说法。寺院大小僧众和善信们,静坐禅堂,用心一处,力求在七日内证悟,如果不能悟道,甚至会再加上七日。毋庸置疑的是,打“禅七”是为了参破疑团,明心见性,平时学佛修行,也是出于这个目的。不过,如果在修行中,一直把“开悟”当一件心事,时时刻刻记挂在心中,不把它放下,那样是很难开悟的,这是关于开悟最常见的误区。

为何这么讲呢?惠能祖师说:“何期自性本自具足”,悟道的过程,不是向外求索,而是认识内心,去寻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。《心经》中将其阐述不垢不净,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的般若空性,然后从观空五蕴开始,直到把四圣谛、十二因缘全部观空,才会达到“远离颠倒梦想”的涅槃境界。

要想开悟,就要观空一切,心中不存在开悟与否的分别,只有消除此类“妄想执著”,才能把功夫用在修行中,才会有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的那天。

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,也常常猜度某位法师是否开悟了。背后议论哪位师父开悟了,哪位师父没开悟,非但对自己的修行没有帮助,也是学佛人的大忌,佛经中有许多背后诽谤僧人造口业的例子。这是关于开悟,常见的第二个误区。

不管别人是否开悟,自己妄加评判,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,长养贡高我慢之心不说,反而耽误了自己的修行。就好比在行路的过程中,见到路边的风景,不但忘了赶路,还停下来凑热闹。如果心中想评价别人,不妨先考量自己,看自己是否已经悟道。

最后一个误区,就是把开悟当成是修行的终点,认为开悟就万事大吉了,可以四处耀武扬威。其实不然,开悟也只是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,禅门当中,将修行分成先悟后证、先证后悟、证悟同时三种。开悟了,也只是悟道了真如佛性,距离见性成佛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, 房间本来一片漆黑,开悟的人,就相当于秉烛进入房间,能如实看到房间内的一切物件

。但是它们杂乱不堪,如果想它杂乱的物件归置整齐,仍然需要下功夫。禅宗有首佛偈:“高高山顶立,深深海底行。”开悟了,就像站在站在山顶,眼界更加开阔,但是如果想圆满成就,还需要躬下身子继续努力。

学佛是为了消除心中的烦恼,成为佛陀那样大彻大悟的人。小编觉得,禅宗常把参禅比作捉烦恼贼,烦恼在我们心中,就像瓮中之鳖,永远逃不掉。所以,关于开悟,我们应不徐不疾,一切随缘。

更多佛经解读、佛门典故,请关注莲河话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