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讲解网
心经讲解网
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星云大师讲演集 洞山宗旨 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 云门宗禅诗研究
主页/ 禅宗文化/ 文章正文

净界法师:面对很多的众生,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

导读:净界法师:面对很多的众生,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身为一个菩萨,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:第一个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;第二个处理外在众生的问题,你跟众生要怎么样保持互动。处理内心的问题这个部分我们先不谈,你在佛...
净界法师:面对很多的众生,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

身为一个菩萨,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:第一个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;第二个处理外在众生的问题,你跟众生要怎么样保持互动。处理内心的问题这个部分我们先不谈,你在佛堂当中怎么用功这个部分我们先不谈。但是我们走出了佛堂,你迟早要面对信徒,男的信徒、女的信徒,很多很多的众生。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他们,这是一个问题。这个地方,不同的心态就会影响到你的转依,也就影响到你未来的果报。

当然我们会说,那我们应该看看佛怎么说,佛陀对菩萨是怎么开示的。事实上,佛陀在大乘佛法当中对众生的开示,是有两个不同的开示。你看在《遗教经》,佛陀说众生是譬如大树,众鸟集之,则有枯折之患。

说你是一棵小树,众生是鸟,一两百只鸟站在你这棵树上,就把你这棵树踩死。踩死了,众生又去找另外一棵树了。这样子讲,从《遗教经》来说,我们应该跟众生保持距离,因为我这棵树太小,这个鸟太大,一脚就把我踩死了。

但是从《华严经》来说,一切众生而为树根,诸佛菩萨而为华果,以大悲水饶益众生,才能够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,所以菩提属于众生。说你希望得到华果,你必须要注意你要有树根,没有树根就没有华果,而众生就是你成佛的树根,所以你还不能够舍离众生。

所以我们看经典,我们一个菩萨对众生的心态其实是相当复杂,又害怕,但是又不敢离开他,这种心态。我们应该说是程度问题。当然,你初心菩萨,应该暂时不要跟众生太接近,因为初心菩萨你内心那个转依的力量太薄弱,你没有去转他,他转你去了。我保证,你去度化众生,你没有影响他,他的烦恼影响到你。因为你一个人面对这么多人,你怎么有办法去转他呢?

但是这个地方,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问题:如果你有志于成佛,尽量在过程当中不要留下后遗症。在《瑜伽菩萨戒》里面告诉我们菩萨说,初心菩萨为了加行缘故,可以暂时息诸缘务、远离众生,跟众生保持距离,可以的。但是你内心当中的意乐要保持,就是我为了要利益有情的缘故,我才做加行。我现在暂时不能利益众生,但是我现在所有的加行是为了利益有情而修加行。你有这种想法,就不会偏离你的菩萨道。

如果不看菩萨戒,有时候你会觉得说,虽然我们息诸缘务修加行,但是我们的心态偏差了却不知道。结果你得到一个功德,你又产生另外一个过失,就是产生后遗症

我们可以这样子讲,其实,作为一个资粮位的菩萨,你一辈子都不度众生,没有人说你有过失。你没有这种行动,没有人说你有过失,但是你心中一向不顾一切有情,那一定有过失,你的心态有过失了。

所以我们在《瑜伽菩萨戒》常说,菩萨对众生的一个基本心态,不能有怨恨心。你说我一个菩萨,我做僧团的执事,发发脾气,可以理解。他也不是深位,他是浅位菩萨嘛。但是发脾气以后,你自己要转,要转得过来,过去就算了。一切法因缘生,缘生性空的,把它当作一个过程,把它当作一个经验,给自己一个反省的过程就好。

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讲,菩萨生起广大转是很重要的,你的心态是很重要的。我们经常看到《华严经》的菩萨、《法华经》的菩萨有种种的功德庄严,种种自在的功德,我们看到《维摩诘经》的阿罗汉,辛辛苦苦成就了阿罗汉以后你看天女散花,花掉到阿罗汉身上,他根本是沾了满身,拨不开来,不得自在。

我们看《维摩诘经》里面的菩萨证得不二法门,这个花到了身上的时候,自然掉落。我们在诵经的时候,对大乘的功德非常的羡慕,但是我要提醒大家,你要注意你的因地,你在作修行的时候,可以等同声闻人来修学,可以,但是心态肯定不能一样。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,就是你要保持对众生的意乐,你这样子叫作广大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