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讲解网
心经讲解网
放下就是快乐 在闹市中修行 色难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孝的故事
主页/ 布衣百姓/ 文章正文

佛慧法师:从歌德的爱说到佛教的菩提心

导读:佛慧法师:从歌德的爱说到佛教的菩提心心生菩提(网络图)歌德在他的自传《诗与真》当中,有一句话:我纵然是爱你,这对你有甚么相干?此后多少痴男怨女以此为爱情的注脚,面对执着的痴情,不肯放弃、不能放弃、...
佛慧法师:从歌德的爱说到佛教的菩提心

心生菩提(网络图)

歌德在他的自传《诗与真》当中,有一句话:我纵然是爱你,这对你有甚么相干?

此后多少痴男怨女以此为爱情的注脚,面对执着的痴情,不肯放弃、不能放弃、不愿放弃。可是重新翻开歌德的自传,找到原文的出处,却读出了另一番味道。

对于甚么事大都不自私,而在爱方面,友谊方面特别极不自私,是我的最大的喜悦,我的格言,我的实践。所以在日后我大胆地写的那句话‘我纵然是爱你,这对你有甚么相干?’实是衷心喊出来的

这不像是对爱情的乞求和对自己的可怜,反倒是一种豁达自信的人生观。

执着,是佛教一直以来对于烦恼的认知,被称为三毒的“贪嗔痴”亦是一份对自己得失、对他人爱憎的系缚心,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,什么是执着,什么又是放下。

佛教对于这两个字的解释是“封执坚着”。“封”是固步自封而不知他人,自以为是而不顾他人;“执”是关注自我的得失,以自我感受为中心去判断他人的善恶;“坚”是不放弃自己的看法与观点,不愿也不敢相信事物的变迁;“着”是对事物的判断和定义守持不变,不愿相信自己世界观以外的认知。

正是因为这样的执着,所以凡夫很清楚地判断了我和别人、得到和失去、成与败等等观念,西方哲学家称之为二元对立。

著名作家、思想家歌德(网络图)

回到歌德的那句名言,爱对方,却与对方无关,便是对于“放下”与“执着”的一个注脚,凡夫倾注自己的感情,是渴望得到答复的,父母爱儿子,并不是因为儿子是觉得值得宠爱的对象,只是因为这是“我”的儿子;妻子爱丈夫,也并不是因为这个男人真的是完美的,而是因为这个人属于自己,也对自己好。

我们的经历决定了我们的眼界,却逃不开自我的判定。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里,而这种认知的起始,便是“我”和“别人”这一点对立,属于我、利益我的会得到认可,自己不希求甚至厌恶的,则会被排斥。佛教便认为这是执着,世间将之称为“人性”!

可是歌德的话却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,他认为,爱,不一定是需要回应的。真心爱一个人,就不该希求得到回馈,因为爱,就只是爱。

换句话说,佛教的菩提心即是一种不希求回应的爱,只不过将歌德的层次拉高,提升到了一切众生这一高度。

观音菩萨是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的,意思就是不论对方与自己的缘分好坏,都能够深切地体会众生的苦乐,并且施与帮助,而这种帮助的究竟则是去除根本烦恼,直达成佛。

这讲的比较远,但是确实是对歌德这一名言的升华。

在《菩萨地持经》中说,发菩提心有四种缘,即︰

1、诸佛菩萨见闻不可思议神通变化,以之为增上缘,乐佛之大智而发心。

2、未见闻神通,但闻说菩提及菩萨藏,以之为增上缘而发心。

3、未闻法而自见法灭相,为护持正法而发心。

4、未见法灭,但见浊世众生为烦恼所恼乱,即发菩提心。

细心一点就会发现,这四种缘全部来源于凡夫自己内心的训练,就是每一个执着于“我”的人,敞开心怀,努力地为自己身心以外的善法而努力。

佛教的修法,其实并没有那么深奥,只不过太多的人将之神秘化,而歌德的这段话虽则是出于对身边亲友的善巧,却也该是佛教徒引以为座右铭的一段修行撮要了。